放大
请横屏观看,并关闭手机锁屏功能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约一百七十万年前——约四五千年前)

新石器时代陶器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的开始阶段,也是人类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其时间跨度大约为距今170~2万年之间。考古学上把旧石器时代划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化石最重要的是北京人。北京人是在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距今约有六十万至二十万年了。
      人类社会经过漫长的演变,大约在距今1万年左右,开始由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类经济生活的变革。旧石器时代,人类以采集和渔猎为生,属于“攫取性经济”;而新石器时代,发生了人类历史的两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属于“生产性经济”。在生产工具方面,也有所变革。旧石器时代人类主要使用打制石器进行生产劳动;新石器时代除了沿用打制石器进行生产外,主要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已开始过定居生活,并且能够制陶和纺织,生产力和生活水平都有所提高。新石器时代是氏族制度由发展、繁荣走向衰落的时代。当国家建立起对社会的绝对统治时,人类也就由野蛮时代跨入了文明时代。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布全国各地。新石器时代的早中期,是母系氏族社会的发展和繁荣时期。
一、元谋人


元谋人复原像


     元谋人,因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定名为“元谋直立人”,俗称“元谋人”。“元谋”一词,出自傣语,意为“骏马”。
      元谋人,学名元谋直立人,或称元谋猿人,是在中国发现的直立人化石。1965年发现于云南元谋上那蚌村附近,共计左右门齿两颗。后来还发现了石器、炭屑、和有人工痕迹的动物肢骨等。元谋人的距今年代为170万年左右,是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有争议,或为约60万年~50万年前左右)。


圆形石锄



      元谋盆地位于金沙江边的祟山峻岭之间,气候干燥炎热,是滇中地区著名的“热坝”。1965年5月初,地质工作者钱方、浦庆余一行,在元谋大那乌村盆地上那蚌村后第四纪更新世早期地层中,发掘出左、右中门齿各一枚,属青年男性,形态特征与北京人相似,时代比北京人更早。经地磁仪器科学手段侧定,这两棵牙齿化石为距今170万年的原始人类所有,属直立人种中的一个新亚种——直立人元谋新亚种。元谋人的发现,对于揭示人类演化和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蓝田人


      蓝田人是中国的直立人化石。通常称作蓝田猿人,学名直立人蓝田亚种。生活的时代是更新世中期、旧石器时代早期。1964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命名为“蓝田人”。蓝田人的生活年代,本来认为是距今约万年前到万年前,但是年重新测定后距今110万年前到115万年前。

蓝田人复原像


      “蓝田人”是中国的直立人化石,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属早期直立人,学名为“直立人蓝田亚种”。生活的时代是更新世中期、旧石器时代早期。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命名为“蓝田人”。他们大约生活在万至万年前。当时蓝田人的生活地区,草木茂盛,很多种远古动物栖息,包括大熊猫、东方剑齿象、葛氏斑鹿等素食动物,更有凶猛的剑齿虎。蓝田人用简单而粗糙的方法打制石器,包括大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和石球等,在自然环境中挣扎求存。他们捕猎野兽,采集果实、种籽和块茎等为食物。

三、大荔人

旧石器时代图片




      大荔人是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的早期智人。年大荔人化石发现于陕西省大荔县段家乡解放村甜水沟附近的洛河第三阶地砂砾层中,故名。大荔人化石为一不足三十岁的男性头骨。头顶低矮,前额扁平,眉脊粗壮。吻部不甚突出,颧弓细弱,颅骨最宽处不接近颅底而在颞骨鳞部后上部。颞骨鳞部不呈三角形而呈圆鳞状,面部扁平。脑容量估计为毫升。与大荔人化石同时出土的有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距今年代大约为15~20余万年。大荔人的工具主要是石片石器,用石块、小砾石和石核做的也占一定的比例。




四、仰韶文化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土地纹罐)



      仰韶文化是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而命名的,由于出土的遗物中常有一种画着红黑色花纹的彩陶,故又称为“彩陶文化”。这一类型的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全面地反映了我国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人们的生活面貌。河姆渡文化是因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而得名,1973年开始发掘。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距今约7000~6000年。仰韶文化的农耕石器包括石斧、石铲、磨盘等,除此之外还有骨器。除农耕外仰韶文化的人显然还进行渔猎。在出土的文物中有骨制的鱼钩、鱼叉、箭头等。仰韶文化前期的陶器多是手制的,中期开始出现轮制的。一些陶器上留有布和编织物印下来的纹路,由此可见仰韶文化有编织和织布的手工业。在发掘的动物骨头中除猎取的野生动物外还有大量狗和猪的骨格,羊比较少。对仰韶文化墓地的发掘为对它的认识带来了许多贡献。墓地的随葬品和下葬的方式为当时的生活方式、信仰、生活条件带来了许多启发。各种水器、甑、灶等日用陶器以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主要呈现红色,红陶器上常彩绘有几何型图案或动物型花纹,是仰韶文化最明显的特征,故也称之为彩陶文化。

仰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