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请横屏观看,并关闭手机锁屏功能
二  字号
在阅读古书的时候,常会碰见繁多的名、字、号等等不同的说法,它们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是不可不知的。  
名字
古人一般有名有字。一般是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成年,然后有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开始有字。名与字一般都有意义上的联系,如班固字孟坚,张衡字平子,韩愈字退之,朱熹字元晦。有的人有几个字,如唐代草圣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名与字的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则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别号
古人在名和字之外,往往还有“号”,又叫“别号”。名、字不是自己所取,而别号则多为本人所取,用以表达自己的情趣、寄托。
如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谓琴、棋、书、酒、古碑加上他本人一老翁),表明了他晚年生活的情趣。
苏轼,号东坡居士。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写了有名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黄州有一个地方叫东坡,白居易也曾居住过,苏轼仿照白乐天的志趣爱好,自号东坡。这个号记载了他人生的一段难忘经历。
明末画家朱耷号“八大山人”(“八大”上下连写似“哭”非“哭”,似“笑”非“笑”),借此抒发明亡后其内心的苦闷。
谥号
古代王侯、名臣死后,朝廷往往根据他们生前的德行,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这就是谥号。谥号有三种:一种是褒扬性的,如文、景、惠、昭等,如汉文帝、汉景帝都是褒扬性的谥号;又如韩愈成就卓著,谥文,有韩文公之称。第二种是批评性的,如厉、炀等,如周厉王、隋炀帝,而称奸臣秦桧为“谬丑”则是一种“恶谥”。第三种是表同情的,如哀、怀等,如鲁哀公、楚怀王。    
斋号
统称文人的堂馆、斋室之名。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清代文人纪昀、蒲松龄的堂斋之名分别为“阅微草堂”和“聊斋”。室名、斋号常常也成为其主人的代称,于是有“聊斋先生”蒲松龄、“饮冰室主人”梁启超、“观堂”王国维等称呼。
身为帝王的人同样也徜徉在“号”的世界里。相比普通人而言,“号”对他们更加重要。在诸多种号中,庙号、年号、陵号是和帝王的皇家身份紧紧相连的。
庙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自汉代起,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一般称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则称太宗、世宗等。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殁世帝王的全号。如汉武帝的全号是太宗孝武皇帝,隋文帝的全号是高祖文皇帝。
年号
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如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后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十一个年号。唐高宗在位三十三年,先后用了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十四个年号。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陵号
庙号、陵号为皇帝专有,这是皇家的祖先祭祀和葬仪。亡国之君,在新朝已成为臣子,所以庙号、陵号皆无。著名的陵号,有唐高宗的乾陵(武则天也葬在乾陵,但因为她晚年退位,以唐高宗皇后身份去世,所以没有自己的陵号,照皇后葬仪),明十三陵,还有清东西陵。
武则天造名字
唐朝武则天(624-705)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女人。14岁选为太宗才人,后为昭仪。655年立为皇后,代决政事,掌握国政。690年自称神圣皇帝,而且把国号改为周,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前后执政40多年。皇帝是人上之人,女皇帝又是女中之杰,可说是奇人。
奇人名也奇,取名则天,即武氏之天下。字更奇,名则天字曌(照),这个字是她自己所造,意思是以天为法,日月当空。有趣的是有人曾把日月两字改为双目说她自空一切,目中无人,狂妄自大,胆大包天,有意贬低她。这是民间传说。然而名字可以自造一个字,这在历史上倒是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