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请横屏观看,并关闭手机锁屏功能
3.2 班固和《汉书》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官吏、史学家、文学家。幼年聪慧好学,九岁能诵读诗赋,博览群书,穷究九流百家之言。父亲班彪死后,班固继续父亲的事业著作历史。有人上书汉明帝,控告他私改国史,班固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为其辩白,明帝读了班固的草稿,非常赞许,召班固为兰台令史。不久,擢升班固为郎,典校秘书,并诏令他继续修史。从明帝永平中受诏著史,到章帝建初中,班固用二十多年时间,写成《汉书》的大部分内容。
其“八表”和《天文志》,后由班固的妹妹班昭和学者马续补作而成。和帝永元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军败,班固受牵连,下狱死,卒年六十一岁。著作除了《汉书》之外、还有《白虎通德论》,政论、诗、赋、诔、颂等四十一篇。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记事年代起自高祖元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翔实记录了西汉一代二百二十九年的历史。其体例基本继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又取消“世家”,并入“传”。全书一百篇,分为本纪十二、表八、志十、传七十。
《汉书》站在刘汉王朝的立场,坚守儒家思想正统,是正统史传文的典范。从文学角度来看,《汉书》也有不少人物传记,能够摹声绘形,传达人物的神貌和性格。例如:《苏武传》李陵受单于之命劝降苏武的一段文字,李陵联系自己的身世及汉朝现状设言:“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苏武却丝毫不为所动,他说: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这段叙写,表现各自的思想品格和深层心态,非常细腻传神。
3.3 《吴越春秋》和《越绝书》
东汉时期,除《汉书》之外,还出现了一些杂史类的历史散文,以赵晔《吴越春秋》和袁康《越绝书》最为著名。两部杂史都记载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吴越春秋》的前五卷,记叙吴国历史。它的主要内容,是记叙伍子胥去楚奔吴和破楚报仇的史实。其中穿插了伍子胥渡江遇渔父、乞食击绵女以及死后显灵等传说故事和荒诞情节。后五卷,记叙越国历史。主要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以灭吴雪耻的故事。
纯钧
——选自《越绝书》
纯均是一把尊贵无双之剑。春秋时期,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经过数年卧薪尝胆终于击败吴国的越王勾践,睡了一个甜美的午觉醒了过来,心情非常舒畅。饮了一壶上好的龙井新茶后,勾践兴致勃勃地派手下去找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薛烛。
薛烛是秦国人,此时正在越国游历。薛烛虽然年纪轻轻,但却已经名动列国,被人称为天下第一相剑大师。不大一会儿,眉清目秀文质彬彬的薛烛就赶来了。宾主一番客套寒暄之后,就带着随从来到室外宽阔的露台之上。越王勾践酷爱刀剑,这个露台高达数丈,气势舒张,光线充沛,专门用来看剑赏刀。落座之后,勾剑扫了一眼身边的薛烛,心想这个年轻人虽然年纪轻轻但却阅剑无数,一般刀剑肯定难入他的法眼,于是,勾践一开口就叫手下取来了自己颇为得意的两把宝剑:毫曹和巨阙。
哪知,薛烛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随便地说了一句:“这两把剑都有缺点,毫曹光华散淡,巨阙质地趋粗,不能算宝剑。”说完他还在温暖的阳光里懒懒地打了一个哈欠。勾践颇感意外,觉得很没面子,他想了一想,一咬牙,俯在一个贴身侍从耳边吩咐了几句,过了一会儿,侍从率领几百个铁甲武士护送一把宝剑来到台下。薛烛感到好笑,问道:“大王这么兴师动众,拿来的是什么剑啊?”勾践对薛烛的态度有一丝不快,他没好气地吐出了两个字:“纯均”。只听见“咣啷”一声,薛烛从座位上仰面摔倒,束发的金钗掉在地上,一头长发披散下来,面色突然凝住、呆滞。好大一会儿,才突然惊醒,只见他脚尖点地几个纵跃掠下台阶,来到剑前,深深一躬,然后又表情肃然地整理好自己的衣服,从侍者手中接过宝剑,小心翼翼地敲了几敲掂了几掂之后方才将剑从鞘中缓缓拔出。只见一团光华绽放而出宛如出水的芙蓉雍容而清冽,剑柄上的雕饰如星宿运行闪出深邃的光芒,剑身、阳光浑然一体像清水漫过池塘从容而舒缓,而剑刃就象壁立千丈的断崖崇高而巍峨……过了好久,薛烛才用颤抖的声音问道:“这就是纯钧吗?!”  
勾践点了点头:是,他得意地接着说道:“有人要用千匹骏马三处富乡两座大城来换这把宝剑,你看行吗?”薛烛连忙说道:“不能换。”勾践做作地皱了一下眉头问道:“为什么?你说说道理。”薛烛激动地大声对道:“因为这把剑是天人共铸的不二之作。为铸这把剑,千年赤堇山山破而出锡,万载若耶江江水干涸而出铜。铸剑之时,雷公打铁,雨娘淋水,蛟龙捧炉,天帝装炭。铸剑大师欧冶子承天之命呕心沥血与众神铸磨十载此剑方成。剑成之后,众神归天,赤堇山闭合如初,若耶江波涛再起,欧冶子也力尽神竭而亡,这把剑已成绝唱,区区骏马城池何足道哉……”勾践满意地频频点头:“说得有理,既是无价之宝,我就永远把它珍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