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请横屏观看,并关闭手机锁屏功能
第一编 先秦文学1.2 正始之音

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
正始时期,玄学开始盛行。玄学中包涵着一种穷究事理的精神,导致了对于社会现象的富有理性的清醒态度,破除了拘执、迷信的思想方法。然而这一时期的政治现实却极其严酷。从司马懿用政变手段诛杀曹爽而实际控制政权开始,到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续执政,他们大量杀戮异己分子,造成极为恐怖的政治气氛。“天下名士,少有全者”,知识阶层的精神痛苦,也就显得尤其尖锐、深刻。因此,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
正始时著名的文人,有“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前者的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夏侯玄,他们的主要成就在哲学方面。后者又称“竹林七贤”,指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七人,其中阮籍、嵇康的文学成就最高。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曾为步兵校尉,故世称“阮步兵”。为人旷达而不拘礼俗,反对名教,向往自然,纵酒谈玄,不问世事。《咏怀诗》八十二首是其代表作。这些诗反映了他的政治思想、生活态度,尤其是对于人生问题的思索。由于时局的黑暗,他只能用隐蔽的象征的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用笔曲折,含蕴隐约。
如第三首诗歌,暗喻了魏晋之际的政治状况,表现正直之士难以自保的忧患: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
阮籍的散文,以《大人先生传》最为著名。文章认为:“上古社会原是自然淳朴的,自从有了君臣,才有了欺诈和残害的行为。那些统治者制订礼法来束缚老百姓,诳骗愚拙的人们,于是强者横行无忌,弱者只能劳苦困顿地受人奴役。统治者借了廉洁的名义实现贪心,内怀凶险而外饰仁义,搜尽天下财物,填塞自己的无穷之欲。君子们谨慎庄重,博得美誉,其实不过是为了图个高官厚禄。他们自以为这样就找到了安全富足的藏身之地,其实不过像虱子钻在裤子缝里,一旦大火烧了城郭房舍,延及裤子,虱子还能逃到哪里去?”尖刻的嘲讽,宣泄了对于封建礼法的憎恶。
嵇康(223~262),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宿县)人。因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称嵇中散。他少敏学,通音乐,善奏琴。崇尚老庄,攻击周孔,明确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反对司马氏。嵇康娶魏宗室之女,与曹魏政权的关系密切。正始末司马懿执政之后,他即脱离政坛。后为司马昭杀害。
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主要是散文,《与山巨源绝交书》是其代表作。山巨源即山涛,“竹林七贤”之一,始与嵇康为知交,后投靠司马氏。文中作者在自我表白的同时,还辛辣地讽刺挖苦山涛和整个司马氏政治集团。比如说山涛:“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这是讽刺他没有人生的操守。把官场写作:“或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他还宣称自己“非汤、武而薄周、孔”,实际是讽刺司马氏为了篡权而制造礼教根据。司马昭读了这些话,对嵇康很是痛恨,最终寻机杀掉了嵇康。
“竹林七贤”其他几人著名的作品,还有刘伶的《酒德颂》和向秀的《思旧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