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请横屏观看,并关闭手机锁屏功能
第一编 先秦文学1.4 南北朝诗歌
南朝初期的代表诗人是被称为“元嘉三雄”的颜延之、谢灵运和鲍照。诗歌开始由谈玄逐渐转向对山水自然的描绘。
谢灵运(385~433),小名客儿,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其祖父谢玄曾参加淝水之战,是东晋名将。谢灵运自视甚高,但刘宋统治者并未给他重要的政治地位。所以常怀愤闷,纵情山水,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谢灵运善于体察大自然之美,能够准确把握自然景物的特点,用富艳精工又不失自然清新的语言,逼真地刻画出山水美景,给人以清新可爱的感受。如: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
鲍照(414~466),字明远,东海(郡治在今山东郯城)人。代表作是《拟行路难》十八首。这十八首诗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现实,有写男女离别之悲的,有抒发了士卒征戍之苦的,有表现诗人人生的苦闷和无可奈何的悲叹的,但最为突出是他对门阀士族社会压抑人才的揭露和抒发自己强烈的激愤和不满的诗。如: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对案不能食》)
永明体
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永明体的出现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标志着我国诗歌从比较自由的“古体”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转变。永明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是谢朓。
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宣城太守,后世称为谢宣城。任吏部尚书郎时,因拒绝朝廷大臣和藩王的政变,被诬陷杀害,年仅三十六岁。谢朓与谢灵运同族,诗歌深受谢灵运的影响,后人往往把他和谢灵运并称为“二谢”,称谢灵运为“大谢”,谢朓为“小谢”。
他的山水诗语言清新自然、俊逸秀美,给人新颖清爽的感觉。如《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全诗主要描写一个女子从春到夏对情人的思恋,通过细节的刻画和心理描写来表现女子的心态。诗中的名句“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将采莲与思人合而为一,一语双关,语言清新,情韵委婉。
北朝民歌现存六七十首,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中。北朝民歌的取材范围较为广泛,如《敕勒歌》:生动如画地摹写出独特的北国风光,景境辽阔,意境浑茫,呈现出一种雄浑壮丽的美: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代表北朝民歌最高艺术水平的作品是《木兰诗》。木兰是一个勤劳、善良的普通的农家女,为了保家卫国,她毅然替年迈的老父从军。在身经百战之后,她不贪图荣华富贵,又回到了家中过平静的普通人生活。作品热情歌颂了这位传奇女英雄敢于冲破阻碍、代父从军的高尚情怀。全诗结构谨严,剪裁合理,语言朴素自然,善于用铺排手法和比喻来烘托气氛,具有高超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