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先秦文学1.3 两晋诗歌
西晋诗歌大体可分为晋初、太康、永嘉三个阶段。其中尤以太康阶段最为繁盛。太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代表人物是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他们的创作追求华丽的词藻,形式工整,形成了形式主义的诗风。陆机、潘岳是这种风气的代表。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江苏松江县附近)人。吴灭入晋。他的诗名重一时,被钟嵘称为“太康之英”。如《赴洛道中作》写诗人去国远行途中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文词华美,对偶工稳,即景抒情,清新自然。潘岳的诗在追求词采华艳的同时,比较注重抒情,感情真挚,哀婉动人。《悼亡诗》三首是其代表作。
在太康诗人中,能继承汉魏风骨的是左思。左思,字太冲,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其代表作是《咏史》八首。这些诗的主旨思想是表现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和功成不受爵的高尚情操。
陶渊明的诗歌
陶渊明是东晋,同时也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最杰出的文学家。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陶渊明直到二十九岁才出仕,以后十多年里,几次做官,都是些祭酒、参军一类的小官,不仅济世的抱负无由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在老庄思想和隐逸风气盛行的影响下,陶渊明便有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当他仕途不得志时,就更怀恋这种生活。此后,他又作过镇军、建威参军等职,但时间都不长,后因厌恶官场污浊黑暗,遂退隐农村。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上了归田的道路。
诗歌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现存诗歌一百二十一首,散文、辞赋等十二篇。其诗歌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描写田园风光,创造出恬美静穆的艺术境界,表现诗人“任真自得”的个性。最著名的是《归园田居》的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草屋、桃李、榆柳、炊烟、狗吠、鸡鸣,勾画出田园生活充满诗意的气氛,反映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了相同旨趣的,还有著名的《饮酒》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第二,表现劳动生活的体验。《归园田居》第三首: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第三,表现与农民的交往和亲切关系。《归园田居》其二云: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拔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第四,表现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反抗。主要表现在“咏怀”和“咏史”一类作品中。如《杂诗》其五: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第五,通过想象,创造出“世外桃源”的社会理想。这就是著名的《桃花源诗并记》。诗和记中所写的,是一个美好安乐的理想社会,这种对不存在的美好世界的幻想,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和批判精神。
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
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主要作品有:《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和《闲情赋》。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做江州祭酒以前所写的作品,为年轻时自叙志趣之作。这篇作品加上文末的赞语,合起来不到二百字,却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一个具有崇高精神境界的人物形象。五柳先生的形象,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倾慕的清逸绝尘、安贫乐道的高士形象,代表了封建时代有理想、讲操守的士大夫的精神追求,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文学史的意义,还具有更加广泛的文化上的意义。
《归去来兮辞并序》是一篇自然率真、从胸中流出的文字。文章作于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冬,陶渊明辞彭泽县令归田前夕。归田是陶渊明对人生道路的重大抉择,这篇文章是作者对自己人生感悟和最后抉择的总结。《桃花源记》,描绘出陶渊明所向往和追求的与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理想社会:这里没有战乱,没有压迫和剥削,人民安居乐业,风景优美宜人。《闲情赋》抒发了作者对真挚爱情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