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请横屏观看,并关闭手机锁屏功能
第一编 先秦文学第五章 宋代文学
一 欧阳修与诗文革新运动
北宋诗文革新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宋初柳开等大力提倡恢复韩柳的古文传统,但影响甚微。欧阳修、尹洙、石介、梅尧臣、苏舜钦等登上文坛的时候,他们继承并发展了柳开以来的复古主义传统,把诗文革新运动推向了高潮,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欧阳修(1007-l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人。出身贫寒,但刻苦自励,很早就出人头地。先后任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多种官职,并成为当时的文坛领袖,在诗、文、词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诗风平易,散文明白畅达,词则疏隽深婉。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
欧阳修的文学主张,见于他的一些文章中,如《答吴充秀才书》。他强调文道合一,文以明道,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的脱离现实的倾向。此外,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形式,促进了诗歌理论的发展。欧阳修有一些议论性散文,表现出他的政治见解,直接为当时的政治斗争服务。著名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文章通过记述后唐庄宗李存勖兴亡的典型事例,说明国家盛衰兴亡之理,实由人事,非由天命,并提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著名见解。
《醉翁亭记》是一篇历来为人们所赞赏的山水游记。此文作于作者被贬滁州时,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心态。全篇连用二十一个“也”字,回环往复,语气舒缓,表达了从容闲易、深厚委婉的情致。
欧阳修的诗歌,在形式上表现出“以文为诗”和“以议论为诗”。如《食糟民》,将“日饮官酒诚可乐”的官吏与“釜无糜粥度冬春”的贫民相对比,并对“我饮酒,尔食糟”的不合理现象深感内疚,抨击了官府的压迫和阶级的对立。此外,还有一些抒写生活感受的小诗,明丽流畅,清新可喜。如降官夷陵县(在今湖北)时所写的《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城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他是欧阳修诗文革新的积极支持者,北宋著名的散文家。
苏梅
梅尧臣和苏舜钦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诗歌一翼的重要代表,当时被称为“苏梅”。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人称宛陵先生,宣州宣城(今安敲宣城)人。家境清寒,只做过尚书都官员外郎一类的小官,人称“梅都官”。他的诗以自然平淡为宗,题材较广泛。
梅尧臣多年任职地方,能体察民情,关心时政,写了不少深刻反映现实的作品。如《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还有一些写景抒情诗,构思新颖,意境淡远,如《鲁山山行》:“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处?云外一声鸡。”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原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县),生于开封。27岁中进士,历任蒙城、长垣县令和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等官职。他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主张文学应该发挥“警时鼓众”和“救失”的作用(《上孙冲建议书》)。他认为诗歌是人们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反对“以薄丽为胜”的文风,提倡“道德盛而后振”。在艺术风格上,他反对“浮嚣”,推重“古淡”:“会将取古淡,先可去浮器”(《诗僧则晖求诗》)。这些主张和见解,影响并推动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向前发展。
苏舜钦的写景小诗,意境开阔,常寓抑郁不平之气,与梅尧臣的清新淡雅不同。如《淮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苑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这是作者遭贬以后乘舟经淮水赴吴途中所作,前二句以“春阴垂野”之暗反衬“幽花一树”之明,寄托他对权奸小人的蔑视,表白自己倔强的心迹,后二句的“孤舟古祠”、“风雨看潮”,则又暗示了诗人心灵深处对政治风雨的忧虑,“满川风雨看潮生”这样有气势的句子,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激愤。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曾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
王安石的散文诸体皆备,语言简练,说理透彻。如在嘉祐三年(1058)所写《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整篇文章规模的宏大,结构的谨严,在古代政论文中是非常突出的,梁启超称誉为“秦汉以后第一大文”。作于熙宁三年(1070)的《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驳斥司马光对新法的攻击而写给他的回信。
他的游记文也别具一格,如《游褒禅山记》,不以记游为重点,而是借写游山探奇的经历,来发挥其治学的见解,以记游的形式寄寓着哲理,闪耀着论辩的色彩。他晚年退居江宁,随着生活环境和心情的变化,创作了许多写景抒情小诗,构思新颖别致,艺术上臻于炉火纯青境地。如《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著名的《泊船瓜洲》,更是历来传诵不衰的名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高度概括了春回江南大地的美好景色与生机盎然的气象,据说其中“绿”字几经修改始定,用得精确绝妙,称为“诗眼”,后人对之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