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先秦文学五 李清照与南渡词人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和散文家,官至礼部员外郎。母亲王氏为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亦工文章。她出生于一个注重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18岁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是一位金石学家,历任知州一类地方官。两人志趣相谐,酷爱古器书画,时相诗词唱和,生活非常美满。金兵入侵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后,于凄凉孤苦中度过了晚年。
她的前期词作多写她在赵明诚离家外出时所感受的离愁别恨,以及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和咏物之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其他如《一剪梅·红藕香残》、《风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貌》等,都是抒写这类闺情的名篇,在表现得缠绵悱恻的哀怨中,越能见出她的爱情生活的甜美和温馨。
李清照后期,连续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珍贵文物丧失殆尽等沉重的打击,备受颠沛流离之苦,多以感时伤乱、悼亡忆旧为基本内容。《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后期的名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要求高雅、协音律、浑成、铺叙、典重、有清致,反对“词语尘下”,是词史上第一篇总结词的创作。此外,她的《金石录后序》介绍了《金石录》的内容与成书经过,回忆了她与赵明诚结婚后34年间的忧患得失,是一篇叙事和抒情都生动优美的散文,有助于后人对她的生平事迹的了解。
张元干、张孝祥
南北分裂的形势,使许多关心国事的作家,用词来抒发他们抗金的意志和要求统一祖国的愿望,慷慨激越,上承苏轼的豪放词风,下开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其中以张元干、张孝祥的成就较高。
张元干(1091-ll70?),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福建永福县人。因不愿与秦桧同朝,先后闲居二十余年。他的词集名《芦川词》,多为直接评议国事,也有清丽婉转之作,以两首《贺新郎》最为有名,都是支持抗战志士、反对投降妥协的。张孝祥(1132-ll69),宇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力主北伐,颇有政绩。其词气势豪迈,境界阔大。代表作为:《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抒发了作者对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必胜信心,以及对侵掠中原的敌人的无比仇恨,慷慨激烈,流传最广,千百年来感动过许多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