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请横屏观看,并关闭手机锁屏功能
五 长篇小说
我国长篇小说到了明代才走向了繁荣且成熟的阶段。从内容上大体可分为: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和家庭生活小说四类。分别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为代表。
5.1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的简称。元末明初,罗贯中用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的历史材料,结合民问艺人的创作成果及他自己的生活经验,写成了影响深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是以后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与《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齐名并称的文学名著。
《三国志通俗演义》描写了公元l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集中展示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通过这些斗争,作品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人民在战争年代的灾难和痛苦,表现了他们对统治集团的爱憎和向背,以及他们反对战争分裂,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作品的思想内容,集中地体现在“拥刘反曹”这一明显的主要的思想倾向之中,主要目的还是在宣扬“仁政”,抨击“暴君”。全书把蜀汉作为诸矛盾的主导方面,把刘、关、张、诸葛亮作为小说的中心人物、正面人物、理想人物来描写。每当写到蜀汉人物时,字里行间流露出褒扬赞美之意。比如,小说既写了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说明他是“龙种”,可是也写了他出身寒微,“家贫,贩履织席为业”。刘备的对手们也没有真的把他当“皇叔”看待,更多的是骂他“织席贩履小儿”。至于献帝称他为“皇叔”,曹操曾风他一起“青梅煮酒论英雄”,都不过是一种政治需要而已。再者,小说中刘氏汉室的人很多,刘表、刘璋、刘焉、刘晔等等,他们比刘备更密切于汉室,出身门第更为显赫,然而都在作者的笔下被否定了。小说作者一再赞成、肯定刘备,不仅仅是因为他姓刘,是皇叔,更主要的是刘备身上体现出来的贤明君主应具有的特征。作者常常将刘备和曹操两相对照,显示出刘备治国安民以宽仁为怀,曹操则以残暴作虐;刘备对待下属和才士,以诚心和义气,曹操则全用权术与机诈。
《三国志通俗演义》还体现了崇尚智谋和斗争经验的倾向。“隆中对策”,提出了据蜀、联吴、抗魏的战略思想,令刘备拍案叫绝。赤壁之战,智勇双全,舌战群儒,争取了同盟,火烧赤壁,战败曹军。周瑜可谓是有见识有才能的将领,然关键之处无不败于孔明之手。又有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全是智谋取胜的典范。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思想内容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例如对黄巾起义军的诬蔑表现了作者的阶级偏见。一些情节与人物命运涂上了宿命论的色彩。至于孔明借东风,五丈原禳星,关羽玉泉山显圣等,充满了神怪迷信色彩。
 艺术成就
《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首先,它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专横残暴的董卓、骁勇多情的吕布、豪勇奸诈的曹操、潇洒智勇的周瑜、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智奇才异的诸葛亮、仁慈宽厚的刘备、勇武机智的赵云、忠义英武的关羽、鲁莽豪爽的张飞,还有孙权、鲁肃、陆逊、许褚、马超、姜维、庞统……”作者刻划人物,往往是通过复杂的故事情节,反复渲染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如曹操的奸诈特征则通过他少年时离间父亲与叔父关系、持刀刺杀董卓不成转为献宝刀、借王重的头压住涣散的军心、随意杀人却又借口酒后误杀甚至痛苦不已等情节表现出来。
作者还善于运用夸张、对比、烘托的手法描绘人物。关羽温酒斩华雄一节中,作者预先极力描写华雄的勇猛,一出场连斩四员大将,关羽出战,转瞬之间即提华雄的头掷于地上,出战前酾下的热酒尚有余温。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战争描写在我国古代小说中是空前绝后的。小说从战争始,又以战争终,可谓从头打到尾,大小战事不下百起,作品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系列战争,既有排山倒海的血战,更有惊心夺魄的厮杀,有旷日持久的对垒,又有短兵相接的速决;有几十万人上百万人的大战,又有数十人的出击。在数以百计的战争中,作者突出重点,择取了讨董之战、官渡之战、当阳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六出祁山和七擒孟获等几次著名战役来详细描写。一部小说,读者看到的不仅仅是百年间形形色色的大小战争以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战争双方(有时是三方或更多)在战略、战术上的较量,更看到了战争中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意志、情绪,看到了战争爆发、发展、结束的原因。
明快生动的语言特色。叙述描写以粗笔勾勒见工,重在传神;人物对话,个性鲜明,有声有色,重在揭示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作品在艺术上的明显缺点有:一是人物性格缺少发展,似乎曹操生来奸诈,孔明聪明始终如一。二是描写有时过于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