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请横屏观看,并关闭手机锁屏功能
5.3  《西游记》
《西游记》也是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它取材于唐僧取经的故事。唐僧取经本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但在长期的民间流传中不断得到改造和丰富,吴承恩在这些基础之上,最后加工写定了我国古代神魔章回小说的开拓杰作《西游记》。
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一生困顿,仕途失意,对时政有所不满,不少作品针对现实有为而发,都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感染力,形成了幽默诙谐、豪纵奔放的风格。
《西游记》全书100回,可分成3个部分。前7回,写孙悟空的来历;第八至第十二回,写唐僧取经的缘起,这是一、三部分之间的过渡情节;第十三回以后,写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难万险,到西天成了“正果”,是全书的主体。作品以孙悟空为中心,着重写孙悟空与神、魔的斗争,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黑暗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克服困难的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作者通过神话故事,寄托了他对现实的愤激感情,把取经故事的宗教主题改造成为社会主题,表现了讽喻现实的创作意图。
由于明代出现了儒、道、佛三教并峙又圆融的现实。《西游记》它在改变宗教主题和讽喻现实的同时,依然接受和宣传了诸宗教教义,使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都带有明显的局限与缺撼。例如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取经路上他对那些昏君也经常作“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之类的说教;九九八十一难是定数,少了还得补,于是才有强拼硬凑的情节,到西天日近之时,孙悟空的性格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艺术成就
《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神话描写和现实批判的结合是《西游记》的基本艺术特征。作品充满奇妙想象,但大都达到了与其内在真实的和谐统一。奇而不失其真。作者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开辟了浪漫主义的天地。史实上的唐僧取经前后历经l7年,书中只有14年,而开篇7回却追溯到500年前孙悟空大闹天宫之时,甚至更远至石猴出世的岁月。全书中除了凡人俗夫之外,所有的神佛、妖怪都不受到时间的束缚,与此相关,他们也没有受到空间的限制。尤其是孙悟空,人间天上,天堂地狱,龙宫魔窟,他无处不到,无所不在。他的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只不过是个虚数,实际上这是突破空间限制的典型体现。摆脱了时空的束缚,由作者创造的、可以任读者想象的光怪陆离、神奇瑰丽的世界便出现了。
通过丰富的想象,塑造了许多经典的形象。其中孙悟空更是全以理想色彩浓笔重墨塑造出来。他神通广大,英勇机智。一根金箍棒打遍33重天,他刀砍不入,火烧不死,能上天闹天官,能入地斗冥王,能下海夺珍宝,一个筋斗云使他能随心所欲去他想去的任何地方,72变又使他能应付各种危急和消灾去难。孙悟空依靠自己的本领克服千难万险,这正是当时人民群众和作者意志和愿望的体现,人们把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现实中的理想寄托在这位“超人”身上。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者善于把社会化的个性、超自然的神性及某些动物的特性和谐地融化为一个艺术整体,即社会性、传奇性与生物性有机地合而为一。孙悟空,“毛脸雷公嘴”、罗圈腿、拐子步,始终是个“沐猴而冠”的模样,即使会72变,“尾巴”总难变掉,有时红屁股也会露馅,他好动喜闹,坐立不安,爱吃桃子等等,这都是他的生物特性。他又具有人的喜怒哀乐心理,斗争反抗,乐观诙谐,好胜又好名,有勇亦有智。他的传奇性更体现在整部《西游记》中,取经是条主线,然而全书都是以这个猴子的传奇般故事为主要内容。
猪八戒,作为猪,“长嘴大耳”,贪吃贪睡。作为人,能劳动,不怕脏和累(当然是有条件的),性格憨厚,本质单纯,却又好色自私,作战还算勇猛,对敌人不屈服妥协,随着取经路程的延长,他的优点越来越多,缺点错误总算渐渐有了改正。作为神,他原是掌管天河的天蓬元帅,会36变,那柄九齿耙也有5045斤的份量,他的故事令人捧腹,也令人深思。他是孙悟空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帮手,也是孙悟空常感到头痛和为难的师弟。《西游记》在创造这类形象时,是以其所属物种(如猴、猪、牛、鼠等等)的特性为基础,以丰富的想象构思其在情节中的行动和语言,从而鲜明地显示出它们的性格特征。
《西游记》又具有高妙的讽刺艺术。猪八戒好吃懒做,贪财爱色,弄巧进谗,都受到轻重不同的嘲讽。孙悟空“秉性高傲”,作者不时给他安排一些局部失败,给予善意嘲讽。唐僧的无能,受到饥笑,而他人妖不分,糊涂到对悟空无情诵念紧箍咒则受到尖锐的批判。此外,作品还对丑恶、畸形的东西予以揭露和辛辣的嘲讽。
《西游记》的语言散韵相间,有散文,有韵语,汲取了民间说唱和方言口语的精华,极富表现力。如猪八戒吃人参果、狮陀国三妖设谋、孙悟空以金箍棒指挥风云雷电的描写,都十分明显地表现出作者驾驭语言的才能。
 
其他长篇小说
《西游记》之后,明中叶神魔小说创作风靡一时,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封神演义》,为明代许仲琳所作,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  全文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等生动、鲜明的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它一面假借历史事件,托古讽今,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显示出人心向背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通过神魔斗法的描写,宣扬了宿命论和“三教合一”的思想。作品在艺术上有一定的成就,尤善于想象夸张,赋予各类人物以奇特形貌,仙术道法也神奇莫测。又善于描绘人物,如妲己阴险残忍,杨戬机谋果敢,都有一定的性格。

《金瓶梅》首开世情小说的先河,是直接以明中叶以后的社会(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金瓶梅》的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成书时间大约在万历初年前后。《金瓶梅》书名是由西门庆的小妾潘金莲、李瓶儿和通房婢女春梅三人名字中一字合成。故事则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推衍而成。全书以商绅、官僚西门庆为中心,描述了他的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暴露了明代中晚期社会的真实面目及封建政治的黑暗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