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请横屏观看,并关闭手机锁屏功能
二 王实甫与《西厢记》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和关汉卿一样,也是一个经常出入于瓦肆勾栏的出色当行的剧作家。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典戏曲一颗璀璨的明珠。故事梗概:“唐贞元间书生张珙,在普救寺邂逅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发生爱情。时河桥守将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强索莺莺为妻,崔夫人当众许愿:有退得贼兵者以莺莺许之,张珙驰函好友白马将军杜确发兵解围。然崔夫人嫌张贫寒而赖婚,张珙相思成疾,莺莺在侍婢红娘撮合下,夜奔西厢探慰张珙,事为崔夫人发觉,拷问红娘,红娘据实以告。夫人不得已而将莺莺许配张珙,但又借口不招白衣女婿,迫张上京赶考,莺莺与张珙满怀离愁而别。莺莺空守西厢,思嬉戏君心切,和红娘一道耐心苦等。张生终于中了状元,衣锦荣归,和莺莺团圆。”
《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的现实主义杰作,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
一、剧本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强烈而自然,具有很强的情节性。全剧5本21折4楔子,长而不冗,中心突出,始终围绕着崔、张、红娘与老夫人之间的矛盾斗争,生动地体现了反封建的主题。“赖简”、“拷红”、“长亭”等场面,经改编后至今出现在舞台上,获得了观众的长期喜爱,《西厢记》故事也久传不衰,显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二、人物塑造成就非凡,其中莺莺、张生、红娘的刻画更是出色。比如,在崔、张爱情的开始,莺莺把热情隐在内心的深处,表面上显得十分矜持,这就和狂热的张生、热情的红娘之间产生了一系列误会性冲突。经过“闹简”、“赖简”之后,她真正了解了张生的志诚,也信任了红娘,才迈出决定性的一步,在红娘安排下与张生幽会。之后,她反对封建礼教的态度更坚定了,“长亭送别”中埋怨“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认为“但得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彻底摒弃功名利禄,珍视幸福婚姻,完成了封建叛逆者的形象。其他张生、红娘、老夫人的形象也都有个发展的过程,因而显得血肉丰满,真实可信。
三、作品的语言个性化、优美传神。“赖婚”一折中当老夫人要莺莺“近前拜了哥哥者”时,张生的反应是“呀,声息不好了也!”他当然听出了老夫人的言外之意,但不相信堂堂相国夫人会食言赖婚,因而判断迟疑。莺莺不然,她对母亲的为人是清楚的,因而说:“呀,俺娘变了卦也!”红娘是局外人,态度冷静,她不仅了解老夫人的为人,而且知道莺莺、张生的心事,所以看得更远些:“这相思又索害也。”三句说白,切合三人的心态,显示了高超的语言艺术。
《西厢记》的语言又是富于抒情性,既有宋词的意趣,又有元人小令的风格,《长亭送别》一折里莺莺的唱词最能体现这一特点:“[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滚绣球]恨相见的迟,怨归去的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能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