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散曲与诗文
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小令是独立的只曲,短小精炼,句子长短不齐,有一定的腔格。套数又叫散套,是由同一宫调中两首以上的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一韵到底,一般都有尾声。另外还有“带过曲”,它是由同一宫调里经常连唱的两支或三支小令组成的,一般都注明“带”字或“过”字,如[中吕]、[十二月]带[尧民歌]、[南吕]、[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等。
元代散曲大致可以分成前后两期,前期的著名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张养浩等。他们的作品风格比较质朴自然,也有较多的生活内容。
关汉卿散曲内容以描写爱情为多,尤善于刻画女子细微的内心活动。如[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栏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他的代表作是套数[南吕·一枝花]《不服老》,其中以《黄钟·尾》这支曲子最为著名。
马致远散曲的主要内容是怀才不遇的牢骚、隐逸生活的赞美及自然景物的描写。如[双调·寿阳曲]《远浦归帆》: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越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自然清新,用萧瑟的秋景来衬托游子的羁旅之愁,“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王国维《人间词话》),历来被推为元散曲压卷之作。
白朴散曲以描写男女情爱和自然景物为主。“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越调·天净沙]《秋》”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曾官礼部尚书,因直谏而罢官。陕西大旱,他主动请行救灾,劳瘁死于任上。他是元代难得的好官,因此,其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中多有伤时忧世、关心民生疾苦之作。如: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散曲发展到后期,内容远离现实,语言趋于典雅工丽,代表作家有张可久、乔吉、睢景臣等。
诗文
元初诗文作家大都经历过社会动乱的生活,遭遇到种族的歧视,作品中往往曲折地表达出故国之恩,代表作家有刘因,赵孟頫等。刘因(1249一I293),字梦吉,号静修,保定容城人。诗、文、词都为时人所重。至元l9年诏征为赞善大夫,不久即借口母亲年老多病,辞官还家。至元28年再征为集贤学士,不就。卒于家。他的诗较多反映了元代遗民的思想。如《白沟》:“宝符藏山自可攻,儿孙谁是出群雄?幽燕不照中天月,丰沛空歌海内风。赵普元无四方志,澶渊堪笑百年功。白沟移向江淮去,止罪宣和恐未公。”指出宋代君臣从太宗期开始就“无四方志”,以钱买和,苛且偷安,以致江山日窘,最终灭亡。诗歌总结了宋亡的教训,具有深沉的历史感,也蕴藏了无穷的感慨。又如《观梅有感》:“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心念江南,希望东风吹净尘,带来一个和平的环境。这种愿望,是饱经战乱的人民所共有的。
赵孟頫(1254—1322),字予昂,湖州(浙江吴兴)人。有《松雪斋集》。以书画著名,亦工诗文。他是赵宋宗室,宋亡后仕元为显官,因此为时论所轻。其实,他的心并未全死,诗文中表达了比他人更多的黍离之悲,如《岳鄂王墓》诗:“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通过叹惜岳飞的屈死,谴责了南宋君臣自毁长城以招亡国之祸的罪恶。
元朝末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知识分子的态度也起了明显的变化。一部分人出身贫寒,同情人民,谴责统治集团,写出了一些现实性很强的好作品,如王冕。一部分人本来依附于统治者,此时也预感到了社会危机,因而用诗文来暴露现实、讽谕时政,如杨维桢、萨都刺。还有一部分人则对动荡的社会感到忧惧、傍徨、苦闷,采取逃避现实的消极态度,写了一些隐逸诗,如倪瓒。
王冕(1300?—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以力学成通儒。应进士举屡不中,遂游吴楚。后见天下将乱,决心归隐。晚年移家会稽九里山。据说他死前不久曾作朱元璋的咨议参军。他善画梅,篆刻也颇著名。作品如《白梅》:“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别号铁笛道人,会稽人。泰定四年进士,官至江西等处儒学提举。他的诗在当时名声很大,号“铁崖体”。其实由于过分追求新异,往往陷于怪诞、晦涩。但他的诗中也有少数好作品,如《海乡竹枝词》反映了在官府、盐商双重剥削下的盐亭工人的痛苦生活;《题苏武牧羊图》在赞扬苏武坚贞不屈的气节的同时,流露了自己的民族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