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请横屏观看,并关闭手机锁屏功能
四 洪昇与《长生殿》
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出生于仕宦之家,少年时期“便能鸣笔为诗”(柴绍炳《与洪昉思论诗书》),其后文名日著。二十年均科举不第,始终是一名国子监生,未曾得到过一官半职。洪昇生活在清初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都很尖锐复杂的时代,浙江又曾是抗清斗争蓬勃发展的地区,他青少年时期的启蒙业师陆繁弨、沈谦、毛先舒等人,都是心怀明室,不愿仕清的明遗民,他们对洪昇的思想与创作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他的外祖父、父亲、岳父都是清廷官吏,他自己也一心希望中举入仕,因此,他并不反对清王朝的统治。虽然如此,他在旅食北京及奔走大江南北期间,对百姓的苦难,社会的弊端毕竟有了较深切的体会,尤其对朝廷上层官僚结党营私、奢侈腐朽极为不满。
洪昇的文学创作成就以戏曲为最,他的戏曲作品有剧名可考者l2种,代表作为《长生殿》。由于他雅通音律,诗歌亦颇得清初诗坛大家的推许,今存诗集《啸月楼集》、《稗畦集》、《稗畦续集》,另有《诗骚韵注》,已残缺。
《长生殿》的主题
《长生殿》的主题比较复杂。它主要写唐明皇、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但是作者有意将这一描写与当时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宣扬作者的爱情理想的同时,揭露并批判了统治者的荒淫和腐朽,并通过权奸误国的历史教训,写出一代帝王的盛衰,向统治者提出了劝诫。这一点,作者自己曾作过阐述。第一出《传概》的《满江红》词云:“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和死。笑人间儿女怅缘悭,无情耳。    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臣忠子孝,总由情至。先圣不曾删郑卫,吾侪取义翻宫徵。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
洪昇肯定并歌颂了“真心到底”、“精诚不散”的深情,又将“情”的内涵扩大到社会人伦的一切方面,认为人与人的关系中都体现着“情”字,能感天动地、永垂青史的不光是男女之情、夫妇之情,而且有君臣之情、父子之情。但李、杨的故事又不是一般的爱情故事。李、杨二人深宫中的缠绵缱绻是以百姓的苦难、朝政的混乱为代价的,李隆基“弛了朝纲,占了情场”(《弹词》)的直接后果是引起了安史之乱,这场政治动乱使唐王朝一蹶不振,李、杨二人也在这场祸乱中尝到了他们自己种下的苦果。
《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长生殿》共50出,前25出以现实主义描写为主,揭示出李、杨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后25出以浪漫主义描写为主,写出了作者的爱情理想。
全剧结构谨严,脉络清晰。作者将李、杨关系与安史之乱两条线索都作了巧妙的安排,并使情节互相调节,如写《定情》之后,接写《贿权》,《复召》之后接写《疑谶》,《偷曲》之后又写《进果》,《密誓》之后写《陷关》,既使剧情互相烘托、对比,又使李、杨的爱情发展与朝廷的政事、大臣的倾轧、百姓的苦难密切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李、杨爱情与安史之乱两条线索更加自然而叉紧密地扭结起来,突出了主题。
《长生殿》的语言清新流丽而又活泼通俗,能准确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弹词》中李龟年唱的[南吕一枝花]及[转调货郎儿],悲凉沉郁,如怨如诉,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感伤情怀,具有十分强烈的感染力量。又如《闻铃》一出,描写李隆基对杨玉环的怀念,曲辞以浓郁的抒情色彩,反复渲染李隆基对雨凄然,闻铃伤心,悔恨交加、伤痛交并的心情和对杨妃的思念,也能较好地刻画唐明皇的性格。
洪昇的写作故事
洪昇对中国文学的最大贡献在于曲,他的《长生殿》代表着昆曲艺术的最高峰。
二十九岁那年,洪昇和朋友偶然谈起唐代开元、天宝间的事情,李白的才识被唐明皇赏识,唐明皇的爱才,使洪昇大为感慨。于是他以李白为主角,创作了传奇《沉香亭》,大概是表现李白应诏在沉香亭填写清平调词的故事。到北京以后,一位朋友说《沉香亭》这个剧本写得并不好,“排场近熟”,没有能超出其他表现同一题材的作品。洪昇觉得有道理,于是他删去原剧中李白的情节,加入李泌辅佐肃宗中兴唐朝的故事,把剧本改名为《舞霓裳》。这一年,洪昇已是三十五岁,距离完成《沉香亭》传奇已有七个年头了。
1688年,四十四岁的洪昇想到历代的帝王,妃嫔成群,很少有用情专一的,而像唐明皇那样爱恋妃子杨玉环的帝王实在罕见。马嵬坡赐死杨贵妃,违背了他们当初的盟誓,在唐代便已经有了许多关于唐明皇、杨贵妃的传说,像唐明皇游月宫等等,于是洪昇决定专写李杨爱情,把《舞霓裳》改为《长生殿》。《长生殿》传奇的上卷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定情”写到七夕之夜两个人在长生殿上的盟誓:“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是,安禄山的叛军杀来了。在出逃的路上,在马嵬驿,面对群情激愤的将士,唐明皇被迫赐杨贵妃自尽。在传奇的下半部,唐明皇深深思忆杨贵妃,时时处处睹物伤情。终于,他们在天宫里团圆了。剧本脱稿后,立即受到朋友们的称赞。在演员们的要求下,这个本子被搬上了舞台,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剧目。
康熙二十八年八月上旬,洪昇招来戏班在家中演出《长生殿》,城里很多名人都赶来观看。当时正是孝懿皇后的丧期。由于洪昇平时狂放不羁,颇为时俗所妒,加之朝廷中南北党争正烈,洪昇与南党中重要人物高士奇关系密切,而《长生殿》所写兴亡之恨,在明清易代之际,实在是个敏感的题目;安禄山又是胡人,很易引发人的联想。于是北党便抓住这个机会,借洪昇在国丧期间演剧,来打击自己的政敌。一个叫黄六鸿的人向皇帝告状,说在皇后丧期演唱《长生殿》是一种“大不敬”的行为。结果洪昇被抓进监狱,革去太学生籍,出狱后离开北京返乡。晚年归钱塘,生活穷困潦倒。
康熙四十三年,曹寅在南京排演全本《长生殿》,洪昇应邀前去观赏,事后在返回杭州途中,于乌镇酒醉后失足落水而死。一代杰出的剧作家竟这样离去了。在他的身后,只有传唱不衰的《长生殿》,时时使人们忆起这位才子的悲哀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