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请横屏观看,并关闭手机锁屏功能
6.2 《儒林外史》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移家南京后,自号秦淮寓客,晚年又以读书室名自号,称文木老人,亲友称他为文木先生。他出身于一个家门鼎盛的仕宦家族,父亲去世之后,吴敬梓继承了一笔可观的遗产,却遭族人侵夺欺占,看尽了人情淡漠、世态炎凉。吴敬梓不善治产,却挥霍无度,又性喜交友,慷慨好施,几年之间便“田庐卖尽”、“奴仆逃散”。族人斥之为败家子。吴敬梓不得不“失计辞乡土”,迁居南京。移居之后,吴敬梓已经很是穷困,却为了修复先贤祠,毅然卖掉最后一点财产——全椒老屋。此后,他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冬夜无火御寒,便邀上朋友绕城绕城墙而走数十里,谓之暖足。54岁往扬州访友病故。
吴敬梓怀着厌弃功名富贵、鄙薄八股取士的心情而写下的《儒林外史》,是古代唯一的一部全面描写一个时代的儒生的精神面貌和生活道路的作品。写有社会各色人物300余人,其中儒生约l00个。作品通过他们对功名富贵的不同态度和命运遭际的描述,揭示八股取士制的不合理,并旁及社会人情风俗的败坏和官场的黑暗,显示封建末期文化和教育的严重危机。
《儒林外史》是批判现实主义杰作,它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是卓越的讽刺艺术。讽刺艺术最明显的特点是它的写实性。同时,吴敬梓对待生活,严肃认真,善于从细心的平常的不足为奇的生活里发现问题,经过他的集中概括,那些可笑、可卑、甚至可恶的事件就特别突出。如马二先生游西湖就是一段精彩的描述。这位八股文选家来到这“天下第一个真山真水”的地方,西湖秀丽的景色,他全不在意,倒是酒店里“挂着透肥的羊肉,盘子里盛着的滚热的蹄子、海参、糟鸭、鲜鱼、锅里煮着的馄饨”,引起他“喉咙里咽唾沫”。他看见穿红着绿的城乡妇女,当面相遇,“低着头,走了过去,不曾仰视”,而在无人发觉的远处,又仔细端详他们的脸相和他们换衣服的细节,连“大团白脸,两个大高颧骨”,都看得十分清楚。
吴敬梓讽刺的矛头虽然落在个人头上,但归根结底,扣在社会制度上。如范进中举后母亲之死。这位老妇人本来穷日子过了几十年,但当范进中举暴富,她见到这么多“细磁碗盏”、“银镶杯盘”,一时高兴,大笑一声,往后便倒,一时骤富结果了这老妇人的性命。可见作者处处依靠生活的真实,竭力挖掘生活本质的东西。
在喜剧性的情节里富有悲剧性的内容,在笑声中满含着眼泪,这是《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第二个特点。如范进中举,喜而发疯。我们感到好笑,但笑过之后,我们不禁产生怜悯。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他是一个考了20多次的老童生,家里穷得要卖老母鸡去换早饭米,一时高中怎能不叫他兴奋过度而神经失常呢?
《儒林外史》在人物刻画上也有自己的特色。如王玉辉这个受礼教毒害的老秀才,他鼓励女儿殉节,想青史留名,但内心十分痛苦。作品通过他女儿殉夫前后复杂的心理活动,反映出他性格的多面性。在人物肖像描绘上,也有极为成功之处。如夏总甲的骄横无赖相。“外面走进一个人来,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的鞭子,走进门来和众人拱拱手,一屁股就坐在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