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请横屏观看,并关闭手机锁屏功能
第一编 先秦文学第二章 古代的烹调及食器
一 主食
古代用粮食作物制成的主食,主要有以下几种:
糗(qiǔ):是炒熟的米、麦等谷物,类似现在的炒米、炒豆、炒玉米等。炒熟后再舂或碾成粉也叫糗。糗便于携带,无火也可就食,所以行路之粮。
粮:是指干粮,主要供行军作战或出门旅行时食用。糗也叫糇(hóu)、糇粮。在古代单说一个“粮”字也就是指糗粮。大约自汉代后期起“粮”字才泛指粮食。
饼:将麦与米(稻、黍)捣成粉后,加水团成饼状。
相关知识
重阳糕:九月九日重阳节为孝敬老人而做。南朝时已有。多用米粉、果料等作为原料,制法因地而异,主要有烙、蒸两种,糕上插五色小彩旗,夹馅并印双羊,取重阳之意。另外,还要在糕面上撒上一些木樨花,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
年糕:指用黏性大的米或米粉蒸成的糕,是中国农历年的应时食品。年糕有黄、白两色,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蒸饼:用蒸的方法制成的一种饼,又叫“笼饼”,即今之馒头。
环饼:古代食品名。用面粉、糯米粉加盐或蜜、糖,搓成细条,油煎而成。形状各别,或为麻花,或栅状。因起于寒食节禁火,用以代餐,亦称寒具。
汤饼:起初实际就是面片汤,是将调好的面团托在手里撕成片下锅煮熟。后又叫煮饼,即今之切面。
馒头:原作“蛮头”或“曼头”,据说是诸葛亮征讨孟获时,按照以人头作祭供品的蛮俗,用面粉包裹羊肉、猪肉做成人投形以代。后由此衍生出馒头的面食:用面粉发酵蒸成,形圆而隆起。原本有馅,后北方称无馅的为馒头,有馅的为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