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先秦文学第三章 古代的茶
中国古代的饮料主要有茶、酒两类,这些与人们的基本生存关系不大,但却关涉着人的精神生命,茶文化、酒文化也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远古时期,老百姓就已发现和利用茶树,如《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南北朝时饮茶风气渐盛。唐宋以后,茶更成为一般文人的饮料了。
茶宴
通常,茶宴分为调茶、献茶、闻茶香、观茶色、品茶味、评茶、叙谊等环节。烧水、冲沏、递接、器具、啜饮等与品茗有关的茶艺,都自然包含其中。茶宴进行时,一般先由主持人亲自调茶,以表敬意。而后一一奉给赴宴宾客,这便是献茶。宾客接茶后,先打开碗盖闻香,再低头观色,接着便是举碗尝味。一旦茶过三巡,便开始评论茶品,称赞主人品行好、茶叶美,随后的话题是即景叙情。茶宴始于南北朝,兴于唐代,大盛于宋代。
斗茶
又叫斗茗、茗战,即比赛茶的品第的茶事活动。在唐代已经出现,到宋代则不仅流行于上层社会,还普及到民间。斗茶的胜负标准,主要有两方面:一看汤色,即茶水的颜色。一般标准是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则等而下之。色纯白,表明茶质鲜嫩,蒸时火候恰到好处。二看汤花,即指汤面泛起的泡沫。汤花的色泽与汤色密切相关,标准一样。另外,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早者为负,晚者为胜。如果茶末研碾细腻,点汤、击拂恰到好处,汤花匀细,有若“冷粥面”,就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反之,汤花泛起,不能咬盏,会很快散开。汤花一散,汤与盏相接的地方就露出“水痕”(茶色水线)。
蒸青团饼茶:唐代主要的茶类。使用蒸青方法制作。茶叶采来后,先放在甑釜中蒸一下,然后将蒸软的茶叶用杵臼捣碎,再把捣碎的茶末,放在铁制的规承(模)中,拍压制成团饼,将茶饼穿起来烘焙至干,封存。
《茶经》:唐陆羽著。人称之为“茶圣”。此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茶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和饮茶艺术,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也是中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性文献。
茶具:茶艺与茶具有很大关系,古人的品茗使茶具得到了发展。陆羽在《茶经》中开列的一套茶具有24种共计29件之多,为:风炉、灰承(盛放炭灰的铁盘)、筥、炭挝(铁制,用来敲碎大块炭的小锤)、火夹(即火钳)、釜(煮水的锅)、交床、瓢、竹夹等。